适应中国葡萄酒市场新常态—专访王祖明秘书长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新闻晨报和知味葡萄酒杂志即将于今年二月联合举办“发现中国·2016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著名高级酿酒师李德美三位业界领袖(排名不分先后)将列席峰会主席团,从最专业的角度,向大家剖析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现况和未来。

作为2016年开年行业最大盛会的前期宣传,我们特别对三位专家进行了专访,请他们谈谈如何看待中国葡萄酒市场现况和发展趋势。今天我们奉上第一篇,王祖明秘书长的专访,请他谈谈中国葡萄酒市场现况如何,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大家又要如何应对。

关注知味葡萄酒杂志,第一时间报名《发现中国·2016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你绝对不能错过的2016开年最重要葡萄酒盛会。


王祖明介绍: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长年致力于中国葡萄酒发展促进工作,非常关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1.作为葡萄酒行业的核心人士,您怎么看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您觉得葡萄酒行业的冬天过了吗?

从目前中国葡萄酒的市场情况来看,经过2012和2013年,特别2013年的大幅度下跌,2014年无论是国家统计数据,还是企业实际情况看,应该可以说已经触底。2015年情况有些好转,但是出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情况。

就像在去年的很多场合我强调的,是不是已经回升,有没有进入上升通道,还需要观察。现在还不能算进入上升通道,应该还是处在底部区域

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WSET全球总裁伊恩哈里斯,国际著名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贝尔纳·布尔奇、伊安·达加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等行业领袖及产区代表作为列席嘉宾,就论坛主题奉上了极为精彩的智慧碰撞。
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WSET全球总裁伊恩哈里斯,国际著名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贝尔纳·布尔奇、伊安·达加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等行业领袖及产区代表作为列席嘉宾,就论坛主题奉上了极为精彩的智慧碰撞。

2.您曾经参加了“发现中国·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和那时情况相比,这两年间,行业和市场环境有哪些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哪些情况是全新的?

两年前参加峰会的时候,产业情况还不是太好,当初在论坛发言时,我也提到这还需要一个过程,来消化前几年遗留的问题。当然经过这两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各个产区都出现一些品质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明显的产品,得到了业内专家和消费者的认同。

二是,随着市场的调整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产品结构发生了改变,高端酒市场没有明显复苏,中低端产品的销售明显上升

三是,市场推广模式开始变化,逐步贴近消费者。

王祖明秘书长在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上做的演讲
王祖明秘书长在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上做的演讲

3.去年在成都,您提到一个词“新常态”,现在和过去不同,有的企业风声水起,有的企业却还在原地踏步, 您认为现那些表现优秀的酒企有哪些共性?

我认为,上面提到的三点将成为葡萄酒产业的“新常态”:

1、个性化的产品。这是产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合理的产品结构。金字塔型的产品结构,符合葡萄酒市场的规律。

3、市场推广模式的改变。专业、细分、持久、尊重消费者的推广模式。

在国内大的市场环境下,别的行业,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还可以沿用以前的方式,可能还能生存一些年。但对葡萄酒,特别是国产葡萄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他本身就是舶来品,而且国外的产区、酒庄也在中国进行推广,他们的产品,推广所用的思路和方法,消费者自己自然会作对比。产区、酒庄的市场推广,无论产品定位,还是从文化传播,还是从尊重消费者角度考虑,消费者都更容易接受。这一点,国产葡萄酒企业一定要意识到。

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国际竞争的市场。作为国产葡萄酒企业,谁能在理念、模式、思维上,根据市场和消费者,作出更快的改变,更符合葡萄酒产品自身规律,更符合市场需求,更符合消费者需要,那谁就能赢得市场。从2014和2015这两年来看,产业内企业情况就是这样。有的企业做的好,有的不好,有的甚至倒闭,这恐怕也会是这个产业以后的常态了。

4.从您的角度看,这几年葡萄酒产业发生了哪些良性的变化,背后推动的原因是什么?现阶段有哪些问题仍然严重?

前面提到的总体上产品的提升,以及产品个性、产品结构和推广模式等改变,应该都是良性的变化,是非常值得欣喜的。

在这里主要谈谈,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面提到的良性变化,目前在产业内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自觉意识,很多企业仍是被动接受。特别是在推广模式改变方面,很多人没有从原有的模式中跳出来。

二是,产品的品质稳定性问题、性价比问题;栽培技术的问题;高水平酿酒师缺乏和聘请国外酿酒师成功率不高的问题等等。

上述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其中大部分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或者是出现了问题不是我们解决不了,而是我们很多主管领导、企业家或酿酒师意识不到。我认为,意识不到的关键原因是,对葡萄酒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出现了偏差。所以,就出现了理解到位的,就做得好;否则,就做得不好

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这几年在产业中出现的小酒庄,他们对葡萄酒本身有很深入的理解。种植葡萄时,认认真真种葡萄;做洒时,踏踏实实做酒;推广时,一步一个脚印做市场。现在无论在行业内外,它们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我想这个现象背后,是那些小酒庄对葡萄酒理解程度的提升,或者说理解的到位,促使了他们在很多作法上,更符合了葡萄酒产业本身的内在规律,也符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5.去年您提到,葡萄酒文化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不能照搬西方文化。那您觉得,从长远来看,符合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应该有怎样的特点?

上次论坛上,我提到,葡萄酒是一个舶来品,中国消费者没有天然接受它的基因,而葡萄酒实际上又是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产品。这种文化背后又是有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消费者也是可以直观体验到的。

在中国,要发展这个产业,文化的建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市场角度,这一定要花功夫去做。
现在都在说葡萄酒的风土,它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风土和本土文化等,造就了这产区不同的葡萄酒文化。因此,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地域那么大,历史、风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产区应有自己文化,我们企业也该有自己文化。

比如从消费角度看葡萄酒经常强调餐酒搭配。我就拿这方面举例子,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有八大菜系,之外还有无数其它派系,同时中国人的用餐习惯跟西餐也不一样。如果我们照办西餐的餐酒搭配文化,搞什么一对一的搭配,消费者只会无所适从,那样,路只会越走越窄。如果把基本的东西告诉消费者,让他们自己体验。用同一款酒,与同一个菜去搭配,不同的消费者完全可能得出不同的搭配感受;因此,应该更开放些,建议消费者用同一款酒,尝试与不同的酒去搭配,感受酒配菜的乐趣,真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绝配。

企业的角度上。我要说的是,那些造概念、编故事,这是不尊重消费者的行为,其实跟葡萄酒文化是相悖的,真正葡萄酒的文化是有技术支撑的,是消费者可以体验的。所以无论产区还是酒庄,虽然酿酒历史都没有欧洲那么久,甚至跟新世界比也差的很远,但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有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有自己的风土,不管产区还是酒庄完全可以讲自己的故事。

你只有讲真正自己故事,消费者才有可能去体验你的特点。我想这样的文化,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反过来,我们去编一些不相干的,一旦消费者知道你是骗他,那他们就永远离开你了。

作为我们本土葡萄酒文化,我们要作更多的探索,到底怎么样去做,产区、企业、酒庄文化的内涵还有哪些东西,这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但是建立葡萄酒文化这一点,确实是整个产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充分重视

发布者

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组委会

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组委会